
(4)规模效应:餐饮业的规模效应主要是总部成本占比下降、供应链整合强化,目前以海底捞的体量而言,规模效应的边际已经较小,同时海底捞在高速开店期每年付出了超过1亿的差旅支出。我们认为,同一赛道(火锅)不同定位(人均100、人均50)的两大龙头海底捞和呷哺呷哺,尽管净利率水平相似,但两者的核心竞争力不尽相同。海底捞强在品牌力无与伦比,以品牌力快速拓展二三线城市,取得卓越经营数据,同时在租金上获得巨大优势;呷哺多年模型校准和背后稳定的管理能力,使其在低单价的利基市场里取得漂亮业绩。长期看,外出用餐市场将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,火锅作为其中最优赛道,足以支撑两大龙头进一步做强做大,市场集中度空间很大。继续推荐呷哺呷哺,同时看好正在筹备上市的海底捞。
责任编辑:王嘉源支付先行 科技+公共交通催生周边行业新价值最贴近民生也是最传统的公共交通(公交+地铁)行业,每日可产生3亿笔交易,即使不接受科技赋能,此行业依然是最重要的交通载体,但在智慧交通的浪潮下,公交地铁升级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扫码支付,公共交通周边产业升级、O2O联动、大数据挖掘等都能令这个老产业释放出新价值。
(四)监管的方向是什么?监管最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基于风险层面,,对于不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政策文件可能均值得进一步思考。毕竟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思路源于P2P,现在很多互联网贷款业务也的确具有P2P的一些特征,那些做仅做平台和中介的机构往往并不满足于此。
二、同店销售额的拆分显示,海底捞超强的SSSG(14%)主要由客流量提升驱动(翻座率提升11%),同时客单价有3%的提升(由菜单提价驱动)海底捞的SSSG表现十分优秀,通过拆分可以发现,2017年14%的SSSG的驱动力来自于11%的翻台率增长(客流量)和3%的客单价提升——对于SSSG,我们关心的是其驱动力是翻台率(客流量)还是客单价。
一系列的民生矛盾,使“辈分分歧”一词成为了韩国社会的关键词。韩国韩信大学社会政策研究员李在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原本辈分分歧还是主要在政治倾向等方向出现,但随着内需的持续不振,以打工族、就业者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和企业家、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老年一代在其他问题上的分歧也在逐步明显。
减税降费红利成为转型动力,来自减税降费的力度。前三季度,制造业新增减税4738亿元,占新增减税总额的31.36%,行业税负同比下降1.08个百分点;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,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%,受益最大。调查显示,92.2%的纳税人认为减税降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,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。切实为企业降成本,企业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才有更大的腾挪空间和转圜余地,才有更多余裕进行转型升级。